幼兒園入園準備&安全大點檢

2012080113:53

幼兒園入園準備&安全大點檢

資料來源:摘錄自bobo小天才雜誌

很快地,家中的小寶貝到了能上幼稚園的年紀,爸爸媽媽一定既欣慰又緊張,高興的是孩子即將伸展觸角到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但卻又擔心平常在家中被保護無為不至的孩子是否能適應團體生活,本單元除了告訴爸爸媽媽該如何做好孩子入園前的準備,更要告訴爸爸媽媽們在挑選適合孩子的幼兒園時需要注意哪些安全的死角,如此才能讓孩子開開心心的上學,平平安安的回家。

很快地,家中的小寶貝到了能上幼稚園的年紀,爸爸媽媽一定既欣慰又緊張,高興的是孩子即將伸展觸角到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但卻又擔心平常在家中被保護無為不至的孩子是否能適應團體生活,本單元除了告訴爸爸媽媽該如何做好孩子入園前的準備,更要告訴爸爸媽媽們在挑選適合孩子的幼兒園時需要注意哪些安全的死角,如此才能讓孩子開開心心的上學,平平安安的回家。

PART 1 入園準備篇

父母的心理建設

在決定讓孩子上幼稚園的那一刻,父母的心理要先比孩子更早做好準備,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兒童組召集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父母可能看到很多有關幼兒校園的負面新聞,因此會對孩子的安全有許多的揣測,因此,林月琴建議各位家長在幫幼兒挑選園區時,需特別注意安全相關的細節,而非被幼兒園所的其他花招,如:雙語、佈置得美輪美奐的教室及園區兒模糊了焦點。

而在選定幼兒園所後,家長就必須讓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干擾孩子的學習,尤其是一直自己帶孩子的媽媽,在孩子要離開她去幼稚園唸書時可能剛開始還會覺得終於比較有私人的時間了,但是過沒幾天,孩子不在家的那種孤寂感,以及對孩子狀況的關心,進而就會衍生出種種的問題。可能會一點點小事就挑剔學校,認為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好,而無法堅持的讓孩子繼續上學,連帶的影響到了孩子學習的情緒。

其實孩子對父母總是依賴的,而且也懂得察言觀色,所以在幼兒上學前,父母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每個人到了新環境難免都會有些不適應,甚至是產生排斥感覺,孩子當然也會有這樣的現象,父母應該以正向的關心及祝福來取代種種的操心,否則幫孩子準備了半天,很可能自己還是那個破壞者,在孩子哭鬧、爸媽捨不得的情況下,反而多了很多合理的藉口,一起做了課業的逃兵。

其實家長不應該小看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只要父母在孩子上幼稚園前,自身先建立正確的觀念,對孩子的學習及人生才有幫助,以下我們提供各位家長有關本身心理建設的34要法。

1.
參觀園區不要走馬看花:家長如果想在短短的時間內便看盡數家幼兒園所,在每間幼兒園內停留的時間都極為短暫,是無法用心體會員所的內涵的。

2.
不要以商業的眼光看待幼兒園:用通俗的眼光來看待教育單位,容易失去尊敬老師的基本態度,而讓引導孩子成長的老師陷入難堪的局面,同時也讓孩子喪失尊師重道和感恩的心。

3.
讓孩子不遲到、不早退:遲到、請假也許是一件小事,但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卻是一件大事,假請多了,認真求學的孩子會感到很沮喪,而對於自我要求不高的孩子,更是稀釋了對學習的熱誠,家長應以身作則。

4.
要以智慧和判斷來體會園所的用心:家長千萬不要太過受到接待者的影響而忽略了小細節,專業和安全絕對是選擇幼兒園所的不二法門。

5.
要放手讓孩子快樂學習:孩子不願意上學,不只是排斥不熟悉的環境和陌生人,更有可能是依賴父母的表現,因此,家長應該適度相信園所的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快樂的學習,也要對孩子的適應力充滿信心,適應環境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

6.
要用正面的措辭與孩子對話:傾向於負面的問話提供了孩子逃避的藉口,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不確定感,相反的,父母應該以愉悅和肯定的語詞和孩子對話,讓孩子以最短的時間適應新生活。

7.
要參與園方所舉辦的各項活動:父母應該熱情參與園方舉辦的活動,一方面吸收一些教養孩子的新觀念、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重視。

開學5大狀況及破解方法

父母初次將孩子交給幼兒園所的時候,很可能會碰到以下的場景:孩子哭鬧不休,始終不願意離開父母的尷尬場景,一番僵持與勸說無效之後,父母不得已的將攀爬在身上像無尾熊一般的孩子狠心放下,望著幼兒園老師將孩子帶離,孩子在教室裡哭,媽媽在教室外面哭……大多數的父母很可能會自心中產生掙扎及疑惑,這樣做會不會太慘忍了?孩子稚嫩的心靈是否會留下創傷?

其實,每個人對於陌生的環境難免都會感到不安,何況是心智發展尚未成熟的幼兒,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專任副教授李慧娟認為,上幼兒園可以說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困難,以前孩子不論走到哪裡總有父母的陪伴,如今卻要離開熟悉的家人去適應一個全新且完全陌生的環境,展開新的學習旅程和適應團體生活,這一連串的變化,對孩子而言,勢必產生許多疑惑及壓力,如果處理的不好,以後孩子可能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或是演變成行為上的問題,家長要如何因應才能協助孩子心理與生理調適,快樂上學去呢?我們請3位幼保達人提供有效的建議,讓爸爸媽媽見招拆招,縮短孩子的適應期。

﹝孩子的分離焦慮攻略守則﹞
1.
給孩子心理建設:上學前的半個月就可以給孩子心理建設,以正向的態度告訴孩子即將要去上學,並告訴孩子學校理有趣好玩的事。
2.
說明離開原因:清楚的告訴孩子父母離開的原因,不要用偷跑的方式,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
3.
準時接送孩子:跟孩子約定好接送的時間,並且準時到達,避免讓孩子因太長的等候而不安,也可以在剛開始的一個星期內,以漸進式的方法逐日增加去接孩子的時間。
4.
家長陪讀:剛上學的前幾天,可由家長以不干涉到課程進行的方式陪讀,但需漸進式的減少陪讀時間,最好以一個月為期,老師要慢慢把媽媽隔離教室,以免影響到班上的學習。
5.
使用正向說詞:當孩子因分離焦慮而哭泣時,媽媽不應再給孩子責備,或說一些把罪過都推在孩子身上的言語,如:「媽媽如果不去上班會被老闆罵,這樣都是你害的喔!」等。
6.
接受孩子的情緒並做正向的解釋:父母可能會認為孩子還小,解釋也聽不懂,其實孩子雖然不會表達,但仍舊聽得懂,所以家長還是要解釋,如果不解釋清楚,正值自我中心發展期的幼兒,很可能會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在自己身上。
7.
道別後盡快離開:與孩子道別後盡快離開教室,可避免孩子不必要的依依不捨之情。
8.
帶著微笑接送孩子:父母縱使工作繁忙,來接孩子放學時別忘了面帶微笑,讓孩子每天上下學都有一個快樂的開始和結束。
9.
和孩子溫馨談話:向孩子談談自己曾經面對新環境的心情,以及傾聽孩子想念爸爸媽媽的感覺,讓孩子的情緒適度的紓解。
10.
以平常心看待: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反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適應環境,父母不要操之過急。

﹝孩子對陌生環境的不安攻略守則﹞
1.
帶孩子參觀園所:在家長確定要給孩子就讀的園所後便可以向孩子介紹,並帶孩子認識校園、教室、座位、置物櫃甚至是遊戲設施等,來幫助孩子克服對陌生環境的恐懼。
2.
請老師家訪:確定園所後,可請老師來家訪,在孩子熟悉的環境內由父母來介紹老師給孩子認識,若老師無法抽空,也可以請老師寄一張照片給孩子。
3.
帶著家人的照片:到陌生的環境中,孩子可能會想念家人,可以讓孩子隨身帶著與家人的合照,讓孩子降低陌生的恐懼感。
4.
協助老師了解孩子:主動提供老師孩子的基本資料,如具備能力、身體狀況、喜好等,幫助老師及早認識孩子、化解陌生。
5.
讓孩子習慣各種廁所:帶孩子到不同的地點適應不同形式的馬桶,如:車站、百貨公司、幼兒園等。
6.
時常帶孩子外出:帶孩子到親朋好友家作客,或到和園所性質相近的地方玩耍,如:圖書館、兒童館。

﹝孩子對上學的疑慮攻略守則﹞
1.
讓孩子體驗上學生活:除了帶孩子參觀幼兒園外,家長也可以安排熟識的大哥哥、大姊姊分享上學的經驗。
2.
參加園所舉辦的活動:也可以請大哥哥、大姊姊帶著孩子參與幼兒園舉辦的活動,如:園遊會、聖誕節活動等。
3.
家長清楚的立場:在帶孩子上學前就應該先與家中其他的成員取得共識,阿公、阿媽對於幼兒的影響也不小,如果家中的大人對於上學這件事的立場有差異性時孩子一定可以感覺得出來,很容易以哭鬧來逃避。

﹝孩子的人際關係攻略守則﹞
1.
製造孩子分享的機會:在家裡父母就可以請孩子好吃的先給長輩吃,好玩的先給弟弟妹妹玩,而當孩子能主動的分享時,父母也給予孩子正向的鼓勵。
2.
以身作則:除了要求孩子這麼做,父母自己也應該以身作則的教導孩子,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3.
養成分享習慣:當孩子生日或遇特殊節日時,讓孩子送禮物或寄賀卡給其他小朋友,養成孩子分享的習慣。
4.
教導孩子交朋友的技巧:父母主動的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交友經驗、教導孩子交朋友的技巧,如:「我可不可以和你一起玩?」等。
5.
家裡的良性互動:建立孩子、父母與兄弟姊妹之間的良性互動。
6.
善用圖畫書:藉由繪本的內容讓孩子體會友誼的美好及溫馨。
7.
教導孩子解決衝突的技巧:首先需增加孩子與其他幼兒相處的機會,家長可以從中觀察,如溜滑梯人太多時,可以請孩子先改玩別的玩具。
8.
多觀察孩子:有些孩子在家裡及在園所裡的表現並不一致,當孩子發生人際上的問題時,父母可以多觀察孩子平時的舉動,也可以請老師在學校多注意,然後跟老師討論跟用什麼方式來引導孩子。
9.
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有些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人際上的障礙時,可能會去拜託其他的小朋友來跟自己的孩子玩,這樣反而抹煞了讓孩子自己突破問題的機會。
10
教導孩子基礎的自理能力:平常在家裡,父母可以透過遊戲或是分解動作的講解來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此能夠培養孩子獨立不依賴的個性,使孩子在人群中更受人喜愛。

﹝孩子的情緒困擾攻略守則﹞
1.
讓孩子了解生氣的壞處。
2.
引導孩子說出心中的憤怒,有助於孩子負面情緒的疏導。
3.
教導孩子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4.
以喜怒哀樂的變臉遊戲找出最受歡迎的表情。
5.
父母以身作則,做正確的情緒示範。

﹝孩子的身體問題攻略守則﹞
很多父母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一送到園所就讀之後便時常生病,是否因為園所的環境不夠衛生所造成?蔡素珍表示,孩子送到園所來之後3個月內很可能會有咳嗽、流鼻水的狀況,除了因為孩子本身的抵抗力較弱之外,在團體生活中交叉感染病菌的狀況機率也比較大,因此林月琴建議家長,除了要注意本身給孩子的營養是否均衡外,也要考慮孩子身體的狀況讓孩子適度休息,否則可能孩子的身體還沒完全恢復就帶來園所,一方面可能傳染給其他小朋友,一方面別的孩子可能正好處於病菌傳染其最強的時候,互相交叉感染,便導致生病的狀況一直循環。

PART 2校園安全篇

面對時有所聞關於幼兒園所的意外事件,園所的安全與否是不是成為了你的考量重點呢?除了選擇政府立案的托兒機構外,請參考以下3位幼保達人建議參觀園所的同時必須注意到的相關問題,讓你在參觀時就為家中的幼兒做好第一層的把關。

﹝廚房﹞
1.
菜單的安排是否營養均衡。
2.
菜色的外形是否有配合幼兒的食用習慣,而不是切的很大塊無法吞食。
3.
餐點口味是否太重。
4.
出餐的動線是否與幼兒平時的動線交錯容易發生危險,或是動線可能經過容易污染食物的地方可能引起中毒。
5.
餐點的製作流程及環境是否合乎衛生,如:廚房工作人員是否有戴帽子及口罩、廚房是否保持光線及清潔、是否有飼養其他牲畜。
6.
廚房的門是否為幼兒一推就可以隨意進入的。
7.
廚房的廢棄物是否有做適當的處理。
8.
飲用水是否有專人負責定期清洗、檢查、更換濾心,並紀錄清洗時間。
9.
工作人員於工作中是否有出現抓頭、挖鼻等不良行為。
10.
廁所是否與廚房、調理場所隔離。

﹝教室﹞
1.
教室內的矮櫃、地板、地毯是否保持完整及清潔。
2.
盛裝物、操作物、附屬工具是否安全妥當。
3.
經常使用的器具用畢是否有常清洗並保持乾燥。
4.
教室內的圖書及教具是否真的有讓幼兒使用,並切合主題,而非新穎並束之高閣的。
5.
電源插頭隱蔽或經過處理,如使用插座防護蓋。
6.
稜角、死角或突出物是否有經過安全處理。
7.
窗簾保持良好使用狀況,繩索不超過30公分。
8.
重要器材及危險物品是否妥善放置或設專門擺置櫃。
9.
空間與幼兒人數是否比例恰當。
10.
照明清朗充足。
11.
教案是否是使用坊間制式的教材,而非老師自行吸收後依照班上幼兒的程度改良過的教案。
12.
是否有自製教具而不是整套很華麗的設備,表示老師有按照班上孩子的程度來教學。
13.
教室內是否有擺放孩子的作品,而非都是老師的巧手佈置。
14.
教室的木門中央是否有玻璃可以看清楚門後面的狀況,以防大人開門時撞到幼兒。
15.
若教室整個都是玻璃的動線設計的不好,孩子的專注力容易被轉移。
16.
教室內的門旁是否吊有鑰匙,若有意外發生可立即使用。
17.
積木或玩具是否合乎標準,若有上漆是否會導致兒童中毒。

﹝廁所﹞
1.
是否設有防滑措施。
2.
是否保持清爽,沒有異味。
3.
清潔用品是否放置得宜,幼兒不易拿取。
4.
光線及通風是否良好。
5.
馬桶與幼兒比例是否恰當。
6.
地面是否有積水及不當的蓄水。

﹝娃娃車﹞
1.
車內裝置及外表是否合乎規定,若有任何意外,路旁民眾從外觀上就能判定也提高救助的意願。
2.
車內是否有滅火器、哨子。
3.
司機是否具有職業駕照,且在2年內沒有肇事紀錄。
4.
司機的身體狀況及年齡。
5.
是否有隨車老師,隨車老師是否有受過訓練,以免孩子被旁邊的來車撞傷。

﹝公共遊戲空間﹞
1.
場地設置地點是否恰當,如:非園所的人是不能進入的。
2.
設施是否有安全規則。
3.
通風採光是否良好。
4.
各種幼兒操作器具是否有經過安全處理。
5.
設施及物品是否有損壞之處。
6.
是否有定期維修及清潔。
7.
地面是否有積水、是否有保護措施。
8.
球池四周是否有防撞措施。
9.
遊戲設施是否牢固。
10.
孩子在遊戲時,老師的看護位置是否正確,如果看護位置正確當意外發生時較能即時反應。

﹝人員及安全管理﹞
1.
是否有立案證書,證書內有註明能收托幼兒幾人。
2.
是否有消防檢查,家長可以查看檢查手冊的紀錄
3.
老師是否具有經驗,並為專業幼保科畢業,即使是外籍老師家長也應該要注意此點要求,因為只有幼保科的專業老師才受過幼兒心理等專業科目的訓練
4.
老師對幼兒講話時是否為整個句子而非兒語,否則幼兒將喪失許多學習的機會,以及在說話態度上是否有不當行為,此點可於參觀時觀察老師對其他孩子的管教方式得知。
5.
老師是否有站在幼兒的立場,同理心的管教幼兒
6.
園所的開門控制是否在園區內。
7.
在幼兒的人數及到班管理上是否確切執行,如有些園所有幼兒到班刷卡裝置,甚至提供上班的家長在公司就能收到幼兒已安全到班的簡訊,或是每天點名執行的很徹底,家長都較能放心。